Monday, February 23, 2015

解決巫羅加什空氣污染‧劉鎮東:衛長需踐諾

(柔佛‧昔加末16日訊)民主行動黨柔佛州主席劉鎮東表示促請衛生部長兼昔加末區國會議員拿督斯里蘇巴馬廉履行承諾,解決巫羅加什橡膠厂所引發的空氣污染問題。

他今日下午在利民達區州議員陳正春及彼咯區州議員林永源陪同下向巫羅加什村民拜年后表示,困扰巫羅加什居民已久的橡膠厂飄臭問題,沒有隨着衛生部長暨昔加末國會議員蘇巴馬廉所承諾的行動而消失。

他說,根据媒体報道,蘇巴馬廉在2014年4月10日表示,環境局已就巫羅加什區飄臭問題采取行動,開出罰單給飄臭源頭的橡膠厂,并發函要厂方作出改善,無臭作業,否則就得搬遷。

他也曾在去年4月1日國會辯論環節時提到,昔加末巫羅加什居民多次向環境局投訴當地一家橡膠厂發出臭味,但沒看見當局采取行動,讓人民覺得投訴無門。

“如今一年過去了,蘇巴馬廉所說好的解決巫羅加什橡膠厂飄臭事件的承諾是否已經跳票?抑或是沒有跟進此事,繼續讓當地居民健康受到威脅。”

他要求蘇巴馬廉解釋此事,而環境局也應當嚴格執法,要橡膠厂業主搬遷。他表示將會繼續跟進事件發展,以完全解決巫羅加什飄臭問題。(星洲日報‧大柔佛)

 - http://mykampung.sinchew.com.my/node/346439#ixzz3S9DtufQf

Saturday, February 21, 2015

家居空氣不流通或致癌


平日我們較少留意家中的空氣質素,但英國有科學家警告,家居的空氣含有超過九百種化學物或粒子,有機會導致「有毒家居綜合症」(Toxic Home Syndrome),增加患上癌症及心血管疾病風險。

須注意濕度
修咸頓大學過敏症及呼吸道醫學專家豪沃思(Peter Howarth)教授表示,「有毒家居綜合症」是指人們「因家居通風不足而暴露在空氣污染物嚴重混雜的環境,導致更頻密地患上呼吸道及皮膚疾病」。
衣服、煮食爐及清潔劑等常見的起居用品當中或含有霉菌、花粉、氡(radon)及一氧化碳等化學物,影響室內空氣質素,令人更容易出現咳嗽、頭痛及打噴嚏等小毛病,較嚴重的會導致眼睛刺痛、肌肉痛、哮喘、發燒、流鼻血及肺病。
豪沃思表示,「家中有霉菌反映了空氣不流通及濕度增加,發霉的家居易有較高的塵埃致敏源水平,或會令呼吸道及皮膚狀況惡化;通風不足亦可能帶來非過敏性有毒氣體,損害健康」。
豪沃思呼籲人們要注重保持家中空氣流通,建立空氣清新的無毒家居。
英國《每日郵報》

無毒家居小貼士
1.確保家居空氣流通
2.使用含較少毒素及污染物的環保產品
3.避免用噴霧式除臭劑及化妝品
4.避免用地毯,因會暗藏塵埃及細菌
5.科技產品用完要關機,以免製造有毒電磁場
6.入屋前除鞋,避免將花粉及泥塵帶回家
7.檢測建築材料,確保家中無氡
8.房間髹油漆後,須等到乾透才使用
9.盡量在室外晾衫,在室內晾衣物須開窗通風
10.定期更換浴簾,避免用易發霉的乙烯基(Vinyl)浴簾

Wednesday, February 18, 2015

北京除夕夜因煙花燃放空氣由良轉為重污染


‪‪#‎健康# #空氣#‬ |Life2C | http://news.sina.com.cn/c/2015-02-19/023931533368.shtml

京華時報訊(記者王碩) 2015年春節是北京煙花爆竹「禁改限」的第十年,由於擴散條件一般,除夕夜的煙花燃放再次提升了京城的PM2.5濃度,造成短時空氣質量迅速轉差。截至當晚9時,城六區PM2.5濃度已經超過200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跌入五級重污染。

  北京市近年來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的監測結果表明,燃放煙花爆竹,對空氣中細顆粒物、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等多項污染物的濃度都會產生明顯影響,污染物的瞬時濃度會達到極高水平,尤其在不利於擴散的天氣條件下,影響更為顯著。早在三天前,市環保監測中心就發佈了除夕空氣質量預測分析。根據分析,除夕夜間,北京地面轉為弱東南風控制,擴散形勢有所轉差,污染擴散條件一般,如遇集中燃放煙花爆竹,受大量污染物排放影響,空氣質量將明顯轉差,夜間時段可達到五級重度污染水平。

  昨天白天,北京的空氣質量仍處於優良水平。市環保監測中心的監測顯示,截至昨天下午4時,全市大部分地區的PM2.5濃度都低於35微克/立方米,屬於一級優水平。但是到了晚上,隨著擴散條件轉差,再疊加煙花集中燃放,PM2.5濃度上升明顯,截至昨晚8時,各站點PM2.5的小時濃度均已超過100微克/立方米,煙花爆竹集中燃放的影響已有一定體現。晚上9時,PM2.5濃度較上一小時有較大幅度上升,城六區已經超過200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跌入五級重污染。

  根據市環保監測中心的監測,截至昨晚11點,京城35個空氣監測子站中,超過半數以上的站點PM2.5濃度超過150微克/立方米,陷入五級重污染之中。

  市環保監測中心預計,19日(初一)至20日(初二),本市中高空大氣天氣系統以偏西南引導氣流為主,表現為地面的弱氣壓場和弱南風,以及相對較高的空氣濕度。在垂直方向上,由於中層氣溫略有回升,大氣的垂直擴散能力也有所減弱。這兩天,污染物基本處於積累而不易擴散的狀態,空氣質量整體偏差,處於輕度-中度污染水平。

  21日(初三)白天,不利污染擴散的形勢還會持續。下午到夜間,隨著北部冷高壓系統的南壓,污染將逐漸緩解。

救心丹,安宮牛黃丸 | 忠信香港註冊藥房

Tuesday, February 17, 2015

空氣質素健康指數可能達嚴重水平

環境保護署(環保署)的監測站錄得較正常為高的空氣污染水平。在今日(二月七日)下午六時,部分一般監測站及路邊監測站的空氣質素健康指數錄得8以上,相對的健康風險級別達到甚高水平。

受東北季候風影響,本港今日多雲,吹和緩東風。自今晨起本港錄得較正常為高的粒子及二氧化氮水平。微弱的風勢同時也不利污染物擴散。

環保署預計今日稍後時間部分的路邊監測站可能會錄得健康風險級別達嚴重水平。

根據天文台預測,明日天氣大致天晴,預料影響華南沿岸的東北季候風會在明日增強。當擴散能力加強時,預計污染情況會得到改善。

當健康風險級別達到甚高或嚴重水平時,兒童、長者及心臟病或呼吸系統疾病患者應盡量減少或避免體力消耗及戶外活動。一般市民應減少或盡量減少戶外體力消耗,以及減少在戶外逗留的時間,特別在交通繁忙的地方。由於空氣污染物對健康的影響因人而異,任何人士如有疑問或感到不適,應盡快諮詢醫護人員的意見。市民可參閱生防護中心網頁(www.chp.gov.hk/tc/content/9/460/3557.html),以取得更多有關空氣污染對健康影響的資料及相關健康忠告。

教育局促請各學校參考教育局網頁,採取適當措施,保障學生健康,並繼續留意指數的變化。相關的連結如下:www.edb.gov.hk/tc/sch-admin/admin/about-activities/sch-activities-guidelines/index.html。

當處於甚高水平時,從事體力勞動戶外工作僱員的僱主應評估戶外工作的風險,並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保障僱員的健康,例如減少戶外體力消耗和在戶外逗留的時間,特別在交通繁忙的地方。當處於嚴重水平時,所有戶外工作僱員的僱主應評估戶外工作的風險,並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保障僱員的健康。市民要取得最新空氣質素健康指數資料,可瀏覽環保署網頁(www.aqhi.gov.hk/tc.html)或致電熱線二八二七 八五四一。

2015年2月7日(星期六)
香港時間19時34分 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502/07/P201502070911.htm

Sunday, February 15, 2015

城大研輕便系統助空氣監測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伊莎)http://paper.wenweipo.com/2015/02/10/ED1502100010.htm

本港空氣污染情況備受關注,推動了科研界更力優化監測空氣質素的技術。城市大學能源及環境學院助理教授寧治與研究團隊,最近成功研發出新一代小型空氣感應系統,成本只是傳統大型監測設備的二十分之一,且體積更加輕巧、便於攜帶,並適合於不同環境下安裝使用,其功能和實際運作的效度可媲美傳統監測設備。新系統將於今年3月、4月起放置在北區,以監測空氣質素,補足政府現有監測設備未能覆蓋的地方。

數據Wi-Fi傳送
城大研究團隊設計出小型電子線路和感應平台,藉此整合及製成反應快速的高解像度小型空氣感應系統。系統體型小巧,尺寸僅闊30厘米、高30厘米、深22厘米,重10公斤,可量度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臭氧、懸浮粒子等空氣污染物的濃度,繼而儲存實時數據。

有關數據可自動經無線手機網絡、Wi-Fi、藍牙、Xbee等多種無線制式,遙距傳送至用家,以監控及分析空氣質素。

負責研究的寧治表示,新系統可使用電池操作,方便攜帶,更可設置於傳統大型監管系統難以覆蓋的地方,輔助政府現有的空氣監測網絡,「新發明為空氣質素的監測開闢出新的領域,使學校、辦公大樓、家居等地點和社區都可以設置監測系統。」

另外,其研究團隊亦研發出一種新標準,可根據感應器採集的原始數據,自動轉換為本港現時採用的「空氣質素健康指數」。

渣馬比賽率先用
新系統在上月舉行的渣打香港馬拉松比賽已率先應用,當中5部感應器設置在長跑賽程各處地點,為參賽跑手、主辦單位及公眾人士實時報告空氣質素健康指數,表現十分理想。研究的部分經費獲環境保護署、創新及科技基金資助。

寧治指出,團隊將繼續優化及擴充系統的功能,令其發揮更佳效能。他相信,系統未來可廣泛應用於各地城市,協助研究空氣污染問題,若可配合空氣質素管理,將有助制定環境政策。

Friday, February 13, 2015

研究表明:大陸空氣污染比吸菸還毒

【新唐人2015年2月6日訊】最新研究表明,中國的空氣污染是比吸菸更大的殺手。2013年,在中國大陸的31個省會和直轄市,有近26萬人因霧霾等空氣污染而早死,其中最嚴重城市如石家莊和南京等,每10萬人中有逾100人「過早死亡」。
廣告

綠色和平組織與北京大學合作,2月4日發布的有關2013年中國霧霾問題的報告證實,長期暴露在超PM2.5污染之中加劇了中國大陸城市人口的死亡風險。

報告顯示,中國31個省會城市和直轄市因大氣PM2.5污染導致的過早死亡,達到25萬7000人,即平均每10萬人中死亡人數高達約90人,死亡率達0.09%。據了解,吸菸導致的死亡率為0.07%。

在北京,平均每10萬人中有79人因為空氣污染而過早死亡。報告指出,現在對於空污關注焦點都在北京,但實際上全國許多城市都因空污面臨健康威脅。

在石家莊、濟南、長沙、成都、南京和武漢這6個城市,平均每10萬人中就有超過114人因為吸入PM2.5而過早死亡。PM2.5導致的早死率在以上6個城市中平均超過0.1%。

因空氣污染死亡人數最多的城市是重慶,死亡29805人,上海次之為19476人,而第三位的北京達16745人。

報告負責人、北京大學潘小川教授稱,空氣污染導致的超額死亡意味著「多死亡的人數」,如果PM2.5污染沒那麼嚴重,這些人本來不會死亡。

報告說,2012年中共當局公布,中國大陸每年因吸煙導致死亡人數已超過100萬例。而本研究顯示,2013年在中國31個省會城市和直轄市,因長期暴露于PM2.5污染帶來的長期人群健康損害所致的疾病,導致超額死亡256693例。

這些疾病有四種:缺血性心臟病、腦血管病、肺癌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根據人口比例,中國大陸全國超額死亡人數,實際很可能與吸煙致肺癌、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致死的人數相當。

2012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的《2010年全球疾病負擔評估》指出,在導致全球過早死亡的67種主要風險因子中,大氣PM2.5污染位居第7,而在中國大陸則位居第4。空氣污染每年造成全世界超過320萬人過早死亡,其中約有120萬發生在中國。

去年,世界衛生組織下屬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曾發布報告,指認大氣污染「對人類致癌」,並視大氣污染為普遍和主要的環境致癌物,其重要組成部分可吸入顆粒物可被認定為一類致癌物。

報告說,有充足證據顯示,暴露於戶外空氣污染中會致肺癌,而且患膀胱癌的風險會相應增加,接觸顆粒物和大氣污染的程度越深,罹患肺癌的風險越大。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此前已將大氣污染中的一些成分界定為第一類致癌物,如柴油尾氣,但這是第一次將大氣污染作為整體列為第一類致癌物。由此,大氣污染在致癌方面的危險度已與煙草、紫外線和石棉等致癌物處於同一等級。

- See more at: http://www.ntdtv.com/xtr/b5/2015/02/06/a1175238.html#sthash.soGIOUlK.dpuf

Tuesday, February 10, 2015

減少室內PM2.5哪些方法靠譜?

http://www.nanzao.com/tc/lifestyle/47548/jian-shao-shi-nei-pm25na-xie-fang-fa-kao-pu

人類鼻子可有效過濾大於PM10的粒子,但對較微小粒子則束手無策,讓它們直達肺部。

香港受到空氣污染困擾。如果以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清潔空氣標準來衡量,那麼香港只有10%日子能夠達標。

按照世衛說法,空氣污染是“全球最大環境風險”。去年10月,世衛旗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首次將空氣污染列為第一號致癌物,將空氣污染跟抽煙放在同一組別,稱有“足夠證據”顯示暴露在污染空氣中可導致肺癌。IARC也把懸浮顆粒(簡稱PM)列作為致癌物質。而懸浮顆粒是香港空氣污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肺癌只是空氣污染的許多負面影響之一。空氣污染還能引發持續性的過敏病症,例如咳嗽、黏稠液積聚及呼吸道發炎,並令病情持續惡化,也導致更多危及生命的情況,例如心血管疾病及心臟病發作。一些較受感染的群體如兒童、老年人和患有心臟和呼吸系統疾病的人,都是高危一族。部份人因基因關係,對污染物比較敏感。那些長時間置身戶外的人也更容易出現健康問題。越深入研究這個問題,就會發現污染問題對我們有多大影響。

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田林瑋表示,空氣污染肯定是香港市民面對的最大健康威脅。他說,如將與空氣、水和固體廢物有關的環境問題互相比較,就會發現本港的空氣問題最大,空氣素質遠低於標準,且日趨惡化。即使沒有任何有關污染的數據,我們也可以輕易地發現能見度越來越更低。政府說情況正在改善,從PM10水平等某些指標來看確是如此。但總體空氣質量正在變差。

公共衛生方面,空氣污染帶來的影響有兩方面:慢性和長期性影響,以及急性和短期性影響。急性影響日積月累,最終會產生慢性影響。

田林瑋表示:“香港有很多研究發現,空氣污染和住院人數之間存在關係,這就是空氣污染帶來的急性影響。目前沒有關於污染對健康的長期影響的數據,如要進行以人口為基礎的研究,則需要動用大量資源和設施。綜觀全球,目前只有大約五項較有意義的研究,這些研究都是在美國和歐洲進行的。它們得出三個一致的發現:第一,空氣污染能縮短人類壽命;第二,污染空氣裡最微細的粒子比例很高,能增加肺癌風險;第三,這些顆粒和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有關。污染中的顆粒份量越高,患上有關疾病的風險就越高。”

環保署通過12個一般監測站和3個路邊監測站監測香港的空氣污染情況,抽取四個主要污染物讀數,然後計算出短期的健康風險。這些資訊名為空氣質量健康指數(AQHI),可在互聯網和應用程序閱覽。指數分為1到10+級。1級反映對健康構成低風險,10級反映對健康構成嚴重風險。目前有關健康的忠告是:當污染指標到達7級,就要減少戶外活動。若到達10級,就應該留在室內。

受檢測的四種主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臭氧及懸浮顆粒。

SO2和NO2由電廠、工業鍋爐及海陸的交通工具引擎燃燒的氣體所產生。它們會減低身體對呼吸疾病的抵抗力,令原有病情惡化,並刺激和損害呼吸系統。呼吸道比較敏感的人士(例如哮喘患者、老人和兒童)就特別容易患上心腦血管疾病,幼兒的肺部發育也可能受損。

在陽光下,NO2和碳氫化合物產生反應,就會形成臭氧。臭氧會刺激鼻子、咽喉和呼吸道的黏膜,引起眼睛不適、咳嗽、喉嚨痛及胸部疼痛等,更會導致呼吸系統發炎,減弱肺部功能。

空氣中的顆粒物由懸浮在空氣中的固體或液體物質中的微小顆粒組成,它們的名稱是按照大小(而非成份)來決定的。例如PM 10顆粒物的直徑就小於10微米,PM2.5顆粒物的直徑則小於2.5微米。

人類鼻子可有效過濾大於PM10的粒子,但對較微小粒子則束手無策,讓它們直達肺部。極微小粒子不但可穿透肺部,更可穿透細胞膜,到達其他器官,包括腦部。這些懸浮粒子之所以危險,不單止在於細小,也在於其化學成份:部份粒子可以致癌。

吸入懸浮粒子的後果已有廣泛研究及紀錄,結果令人擔憂:吸入懸浮粒子可導致呼吸道受阻、咳嗽、肺功能下降、哮喘加劇、肺癌、心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誕下有缺陷嬰兒、早產及早逝。

目前,據香港空氣質素健康指數(AQHI), 空氣有損健康的日數大約佔30%左右(香港的空氣質素指標較世衛寬鬆)。

去年,香港政府推出《香港清新空氣藍圖》,以減少本地汽車、船舶及電廠的廢氣排放,大致上是個不錯的計劃。港府也與廣東省機關進行地區合作,減少珠江三角洲的排放量。

我們靜待這些政策展現成果的同時,應如何出一分力減輕污染?

北京是管治香港的最高權力所在,但當地空氣比香港特區污濁得多。在中國首都,經常見到人們戴上口罩,以濾霧霾。

董始恒是威隔口罩中國的董事。威隔口罩專為嬰兒、小孩和成人設計抗污染口罩。公司於兩年前在美國加州開業,製造口罩,提供給於內華達沙漠參與火人祭(Burning Man festival)的人士,以防塵埃。口罩於南韓製造,屬可過濾99%懸浮粒子的種類,已於北京出售18個月,售價介乎230至285港元。

董始恒說: “中國北方的居民平均壽命較南方居民約短五年,空氣污染是其中原因。在北京,醫生建議於空氣質量指數(AQI)達到200左右時(相等於香港的第7級)戴上口罩。”

整個口罩的作用相等於過濾器。 “AQI超過300時,口罩可維持效用80小時。如果你身處香港等污染較少的環境,就可維持效用300至400小時。”時效一過,你就要丟棄口罩,換上新的。



“香港的需要與北京不同。如果在馬路踏自行車,或患有呼吸道疾病,或對花粉或塵埃過敏,口罩不失為毋須服藥的良方。清理污染需要一代人的時間,在這期間戴上面罩,並在室內開啟空氣清新機,是人人該做的事。

田林瑋說: “口罩的研究多不勝數。口罩可防止人體吸入大粒子,不過鼻子也有同樣作用。不想吸入微小粒子,就需要品質非常優良的口罩,但同時呼吸也要更加用力。這也可能造成另一種傷害,對老人和小孩構成危險。”

空氣淨化於香港是個大生意。醫院、公司、學校及家居都添置空氣淨化器,希望保持室內空氣安全。IQAir空氣淨化器於瑞士製造,雖然價錢不菲,但名氣不減。IQAir的熱賣型號 HealthPro 250的價格約為15,000港元。

IQAir香港獨家代理商Airtek的市場推廣經理Amy Yeung指出: “基本型號有兩種過濾層,第一重是前置過濾層,處理PM10等大懸浮粒子及塵埃粒子,第二重阻隔花粉、真菌、霉菌孢子、細菌及過敏源,最多可處理99.97% 0.3微米的粒子。”

IQAir等製造商聲稱,旗下的空氣淨化器可過濾有機氣體(如甲醛),不過科學上難以確認。

這些空氣淨化器所用能源相等於一個電燈泡。公寓或房屋的每個房間都需要一部淨化器。

丹尼﹒維斯特道爾(Dane Westerdahl)是美國康奈爾大學機械及航空航天工程學院的科學家,也是香港城市大學能源及環境學院的顧問。他在不同城市進行過多項空氣污染研究,包括雅加達﹑北京﹑米蘭﹑巴塞羅那和洛杉磯。

他說:“有些人花很多錢購買空氣淨化器,我對此感到遺憾,因為市場推廣做得不好。無論你多麼精明,也很難做個消息靈通的消費者。你會假設最貴的產品就是最有效的。它可能會是最耐用的,但事實上這些機器的原理非常簡單,就是利用過濾器阻隔不同大小的粒子:粗粒子如灰塵﹑中粒子如花粉﹑小粒子如煙霧等。九成空氣淨化器的內部結構相同,設有一個風扇及兩三層過濾物料。個人而言,我會建議大家選購負擔得來﹑家中慣用的電器品牌。最重要的是,切記在房間中使用尺寸合適的空氣淨化器,並定期更換過濾器,才能發揮過濾系統的功效,否則就沒有作用。"

維斯特道爾住在深水埗一個單位,他買了兩台二手空氣淨化器,每個500港元。

“我研究了污染問題40年,我很著重空氣素質,所以買了兩台淨化器。在家中使用空氣淨化器的成效不俗。我做過測試,在睡房中啟動空氣淨化器十分鐘後,粒子水平減少了約95%。"

他建議要查清楚機器可阻隔什麼大小的粒子:“柴油粒子約0.2至0.3微米,這就是你在香港最想擺脫的粒子,但因為物理上的原因,它們也正正是過濾過程中最難阻隔的。當你購買時,必須留意機器是否能阻隔這些非常微小的粒子。"

如果買不起空氣淨化器,維斯特道爾建議在空調的濾網貼上過濾物料,例如在五金店可買到的3M 空氣濾網。

“我進行過測試,在家中的窗式空調內裝置過濾物料,用了兩週後,過濾物料顏色由白轉黑。污染物中含有大量碳,那是柴油廢氣,來自汽車的污染物。如果不用過濾網吸走,那麼你的肺部就會吸入這些污染物。你不需花費巨款也可帶來成效。"

另外,也可以利用植物淨化室內空氣。 1989年,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國園藝承包商聯會(Associated Landscape Contractors of America)共同研究如何潔淨太空站的空氣。所得的潔淨空氣研究(Clean Air Study)報告中,列出了能過濾空氣的植物。植物會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部分還會過濾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例如可致癌的室內空氣污染物──甲醛。

卡邁勒﹒米艾濤(Kamal Meattle)是帕哈爾普爾商務中心(Paharpur Business Centre)行政總裁。他除了是企業家,也是一位環保主義者。其公司位於印度首都新德里,是全球污染最嚴重的城市。2009年,他在TED大會上演講,題為“如何自製新鮮空氣"(How to Grow Your Own Fresh Air),演講可在YouTube上觀看。

二十年前,為了針對新德里的環境污染問題,米艾濤著手建立潔淨的工作環境。

他說:“室內空氣污染是慢性隱形殺手。 平均而言,我們每天呼吸2.3萬次,吸入約1.2萬升空氣。我們的大腦需要用上體內約兩成的氧氣,一旦缺氧,腦細胞會很快死亡,這將導致記憶力減退﹑睡眠窒息症﹑身體疲勞等。此外,我們超過九成時間留在室內,如果我們改善了辦公室和家中的情況,呼吸系統就可得到適當休息,增強免疫力以抵禦戶外的污染。因此,當務之急是設法讓我們在室內保持健康。"

米艾濤依照Nasa的列表,設計了符合世界衛生組織指引的天然空氣淨化法。

米艾濤表示:“我們栽種了超過1,200株植物,在我們的商業中心生產新鮮空氣。有三種容易打理的植物可作自然空氣淨化器之用──散尾葵、虎尾蘭和黃金葛。散尾葵和黃金葛在日間製造氧氣,而虎尾蘭則在晚間製造氧氣。這三種常見室內盆栽植物將室內空氣的化學毒物移除,減少二氧化碳水平及帶來更多氧氣,栽種這些植物能確保空氣裡有穩定的氧氧供應。”

然而,以每間房計,每人所需植物的數量為六至八株,會令一般戶主退縮,而米艾濤也承認單靠植物不能令空氣完全清新。

他說:“植物和空氣淨化器的機制不同。空氣淨化器更有效移除微粒物及氣體污染物,而植物則更有效減少二氧化碳及為室內空氣帶來氧氣。然而,植物較空氣淨化器多出一個優點,就是不用消耗電力就能為空氣解毒。要有效解決空氣污染,必須策略性地同時栽種淨化空氣的植物及使用空氣淨化器。”



米艾濤用這三種植物來幫忙淨化他的室內空氣。

Peter Brimblecombe 是香港城市大學能源及環境學講座教授,他表示:“問題在於植物也會釋出如花粉、萜烯及橡膠基質等物質。所有這些物質都具有反應活性,因此,植物也會製造空氣污染,因此需要小心。至於戶外植物,應更多關注植物產生什麼,例如美國喬治亞州的亞特蘭大,周邊的森林產生大量空氣污染。”

Brimblecombe認為整套監察空氣污染的構思需要予以顛覆。

他表示:“現代生活很難避過空氣污染,大家應該明白相對於很多其他地方,在香港生活會更多地暴露在污染空氣當中。可是,人們甚少思考在哪裡會接觸到污染,空氣監測站全都在路面或稍高一點的地勢,然而很多人是居住在三十樓以上。”

我們無法管控工廠在廣東省製造污染,但可以減低個人與污染的接觸。他說:“有簡單的方法可以做到這一點。選擇出門的方式及哪段時間外出,搭乘地鐵而不是巴士,留在室內,空氣污染嚴重時不要打開窗戶,減少室內污染源,例如慎選家具及油漆。這關乎態度上的反應及選擇,不是人人都會查看每天的空氣指數。這是第一步。嘗試明確一點,識別哪種污染物帶來有害效應,並監察該污染物濃度。假如察覺有異,就要變通一下,避免暴露於污染當中。個人選擇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露薏絲.巴克利(Louise Buckley )是The Body Group自然醫學及營養治療師,對打擊污染採另一種方法。

她說:“我不看應用程序。假如你走在香港街上,想著:‘我不可以呼吸這恐怖的空氣。’你的身體便會對這種負面情緒產生反應。相反,假如你在街上走動,想著:‘這裡很安全,身在其中我也很享受。’你的身體對這種正面情緒產生反應,免疫系統的反應也會有所不同。免疫系統不佳的人通常對事物有強烈的情緒反應,錯誤的態度較吸入中國大陸吹來的空氣更形糟糕。能否抗污染,很大程度取決於你的反應。”

她續說:“第一步是改變你的態度。假如當天霧霾彌漫,我就會設法加強自己的消化及免疫系統,急救的方法是鎮靜神經,飲用寧心安神的茶。我們應專注於自己可以做的事、自己的營養水平,以及自己的體能和情緒健康,勝過擔憂外在我們無法控制的事物。”

巴克利說:“我一點也不喜歡空氣淨化器,因為它們製造的無菌環境並不適合人類。當你清除了空氣中的細菌和自然粒子,同時也改變了周遭空氣的原來結構。你的身體會感到不適應,這是因為人體本身也有過濾空氣的功能。與其不加思索便購買空氣淨化器為我們效勞,倒不如加強我們的肺部功能,多攝取能強化肺部黏膜組織的營養物,才不會對塵埃有過敏反應。”

巴克利說:“細菌對人體極為重要,也是人體最原始的免疫系統。我們毋須以人工方法重新製造一個免疫系統,而是應該活在一個天然的有菌環境。這才能讓我們的身體正常運作,減少患上慢性疾病的機會。”

巴克利建議人們每頓飯都進食經發酵的食物,家裡多種植植物,小心選擇衣服和食物。



巴克利說:“人們關上窗戶,長期開著空氣淨化器,以為這樣身體就能好好休息。但其實這樣會使身體感覺不舒服,因為空氣淨化器所製造的環境並不適合人類生活。航天員在無菌的環境中生活,所以很容易生病。大家應該多吃來源可靠的新鮮食物,所以應多花錢在食物方面,而不是去買空氣淨化器。要調節的是身體,而不是環境。我們不能認為買了空氣淨化器,生活就會過得更好。”

維斯特道爾說,人們一般的應對方法是:不使用有關的應用、不理會污染情況,也對它視而不見。“如果你在一個空氣差的環境下生活,不論這裡是否有傳染病、噪音,抑或其他環境問題,你有幾個方法來應對。其中一個是逃離該處,另一個是拒絕相信。如果你一直認為這種環境會威脅自己,這將影響你的身心健康。儘管空氣質量可以很差,但如你一直都在這個環境中成長,而且繼續居留下去,也活得好好的,你大概不會有這種想法。不論你的看法如何,空氣差仍有可能影響健康。你個人能夠做得到的,就是支持港府採取監管措施改善空氣質量。畢竟,能呼吸清新空氣,總比購買口罩和空氣淨化器更重要。對嗎?”

田林瑋說:“面對污染問題,一個人能夠做的事情十分有限。事實上,如果你非常憂慮空氣污染這個問題,或對污染很敏感,唯一解決的辦法便是離開污染的環璄。事實上,我們能夠也應該從空氣污染的源頭著手處理,例如我們可以勤於清潔車輛、確保附近發電廠的排放符合標準,以及呼籲人們要保持空氣清潔。”

“每個人都可以向區議員及環保署表達需要清新空氣的訴求。每名市民也可以盡力減少碳排放、減少購物和棄置廢物,増加循環再用的次數。我們購買的每件產品、衣服和玩具,都可能是由內地工廠生產的。香港使用的電力大部份是由燃煤發電廠生產的,但發電廠卻在排放懸浮粒子。

田林瑋說:“我們對情況仍然感到樂觀。我們希望並預計,在5到10年空氣質量會有所改善。肺癌不會在一至五年內形成。吸煙方面,如果戒煙的話,便能大幅降低患上肺癌的機會。如果空氣質量有所改善,健康風險也會隨之下降。”

(原文刊載於南華早報集團旗下Post Magazine)

(翻譯/ Nelson Cheng;編審/ Alison Yeung)